|
雨季的來臨, 是否意味著共享雨傘即將迎來爆發?雨季的來臨, 是否意味著共享雨傘即將迎來爆發?答案是肯定的。 非剛需的共享產品很火,剛需的共享雨傘卻沒什么聲音。 「共享經濟」席卷著中華大地,2016年,共享單車在資本市場上極受資本追捧,到現在這股火還旺著。在這股旺火旁邊,也竄起來了幾股小火苗,比如共享充電寶、共享電單車、共享汽車,甚至還有共享洗衣機,共享籃球等等。 這些小火苗里,共享充電寶的光亮最刺眼,除了因為資本快速進入,還有王思聰和陳歐的互懟引起的媒體關注。在我看來,共享充電寶屬于供給側改革,因為有太多企業生產了太多的充電寶沒賣出去,所以他們需要去庫存,是在存量市場里做文章。 接下來要說到今天的主角了——共享雨傘,更準確點說是共享傘,因為現在大部分傘是晴雨兩用傘。隨著共享概念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受,每次下雨后,都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,呼吁:趕緊出共享雨傘吧!這種可以說是剛需的共享雨傘卻在上半年悄沒聲的,沒見著傘,也沒見著融資的消息。相反的是,共享充電寶這種可有可無的事物倒是早早出現在公眾視野里。 前面說了,火起來的共享充電寶屬于供給側改革,做的存量市場的文章,因為本身就有大量的沒賣出去的充電寶庫存,隨便來公司貼個自己的牌子就能做「共享充電寶」了。而共享雨傘不同,它必須從頭做起,需要研發自己的帶GPS定位芯片的智能雨傘,需要研發便于用戶借還的智能傘樁。而這硬件上的從0到1,需要耗費大量工夫。 共享雨傘的公司實際上是做硬件的公司,而非簡單的純平臺型公司,在前期的準備中,是要花大量工夫的。 傘因為它遮雨避陽的功能而成為家居用品的一員。然而作為家居用品,它給人帶來的不是自由而是負擔,放在家里占地,出門攜帶費力。共享雨傘為用戶提供智能傘借用服務,幫用戶省卻了購買傘的花費,解決了傘占用家庭空間、攜帶不便等煩惱。在遇上突如其來的大雨時,用戶也不必驚慌失措,拿出手機尋找附近的傘樁即可借傘。以上種種,讓用戶真正享受「無傘勝有傘」的自由和方便。 所以,共享雨傘專為熱愛自由的人創造,共享雨傘合作的機遇也會越來越多。 |